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圣地名家 > 孟氏名人

天津SOS儿童村第一任村长立华

时间:2014-08-16 23:58:16  来源:  作者:未知

 

天津SOS儿童村第一任村长孟立华

  现年64岁的孟立华虽已退休,但却从没清闲过。
 
记原天津SOS儿童村村长、玉峰花园社区居民孟立华
    家住河西区小海地玉峰花园的孟立华,今年63岁。1999年她从天津《社团研究》杂志副主编的岗位上退休。在家赋闲的日子里, 20年前在中国天津SOS儿童村任村长的往事,总是在脑海里呈现,让她兴奋不已。尽管在儿童村只有七年时间,与她47年的工作经历相比十分短暂,但那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使她刻骨铭心。
    退休不久,友人邀请孟立华到北京工作,她谢绝了。她说,要把最后的时光留给自己,把自己在儿童村的经历和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写下来,用笔告诉人们社会上总有一些人需要关爱和照料,做一个善良、有爱心和无私奉献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原本有些文学功底的孟立华,此时感到自己还有些力不从心。为了学习和写作,她想办法安排好家务,并得到老伴和两个女儿的支持,先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写作班,劳动者文学的创作班和鲁迅文学院函授班的学习。无论怎样的天气,她不顾身患高血压等疾病,从小海地乘车到河北区第一工人文化宫参加学习。每星期除了上课,一有时间便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是整理学习笔记,就是倾心阅读中国文学史和当代作家散文集等文学作品,有时甚至读到深夜。2003年,她特意到北京鲁迅文学院深造。通过不断的刻苦学习,她的文学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每当她拿起笔写作时,在儿童村那段美好的时光似乎在倒流,儿童村破土动工、接收孤儿、培训妈妈……,一桩桩一幕幕像电影画面似地呈现在眼前。她伏案写作,记述天津SOS儿童村的成长,妈妈们与孤儿的真情故事。至今她已经写出五、六万字,《永远微笑的格迈纳尔老人》、《儿童村第一位妈妈和她的17个孩子》和《因斯布鲁克的神话》等十几篇文章在《慈善》和《中国民政》、《武汉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孟立华对儿童村挚爱的情感,对妈妈们的理解与崇敬以及她对“欧罗巴梦想”追求。
    孟立华清楚地记得,当年她到儿童村上任不久就随同国家民政部学访团到欧洲学习。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小城,她参观了1949年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国际儿童村、慕尼黑国际SOS儿童村母亲学校,她认真了解了儿童村情况和培训母亲的经验。欧洲之行,使她开阔了眼界,亲眼目睹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妈妈们与孤儿在新组建的家庭中幸福地生活,对国际儿童村的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国后,她从国情出发,不照搬国外的模式,编写了《儿童村妈妈培训大纲》,使之成为全国相继建立的10个儿童村的培训教材,民政部还把培训中心放在了天津。为了管理好18个家庭、130名孤儿,她根据国际SOS儿童村管理总纲的要求并结合国情,起草了一套较完整的《儿童村管理章程》,共24条72款,为规范儿童村的各项工作发挥了作用,并得到国际儿童村主席库延先生的充分肯定。她感到能有机会从事儿童村事业是自己的幸运。平凡的事业,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爱,心灵得到了净化。
    整整过去20年了,儿童村的2520个日日夜夜,是她退休后发掘不尽的宝藏。如今第一批进村的孤儿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参了军,有的成为技术工人,也有的上了大学,其中的佼佼者,被送到加拿大、英国留学。每当接到孩子们的问候电话或孩子们到家中看望时,她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七年的艰辛和付出,无论他人怎样评价,对她而言,收获的是幸福与快乐。前不久,她被邀请到河西区马场街文静里老年读书会,介绍发生在天津SOS儿童村感人的故事,宣传那些为实现欧罗巴梦想而无私奉献的妈妈们美好的心灵。
    (注:欧罗巴梦想,意为建立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让孤儿过正常人的生活。)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