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峄山 > 峄山风光

峄山十二福地----衲云庵

时间:2014-08-17 15:04:17  来源:  作者:未知

 

       衲云庵,在孤桐寺西约500米处。据《峄山纪略》记载:先有无名氏题诗石壁云:“千盘鹤唳双峰月,一衲僧归半岭云。”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始任邹县县令的黄应祥深爱之,故而筑庵,并取名衲云庵,住持人为道姑。
    庵前偏东有飞天涧,涧上架升天桥。桥西,北壁石上镌“接引”两大字。庵上下分别建有观音阁、观风亭、仰止亭。东有妙光洞、桐叶洞、天水池,西有云花池、雪梅洞、洁女洞、书魂洞。由庵而上200多米处有一巨石,甚方整,称净石岩,岩洞中即静室庵,为道家门徒久居之地。由庵而下200多米即弥陀庵。
    据载,宋代与苏轼齐名的山谷道人黄庭坚,曾任邹县令。后人在峄山建邹县名宦祠,供列第一位为西晋太尉郗鉴,第二位即黄庭坚。明代有人在净石岩的阳面上发现丁不知何人题写的打油诗一首赞美黄庭坚,诗云:“山谷道人姓黄,苏门学士名响。邹峄山不落款,气冲牛斗屈量。性豪鲁直情爽,上上下下窝囊。天大朝廷无席,愈贬名声愈扬。”
    元代至正庚寅岁(1350年)冬,邹县发生农民起义,“数十为群,据勾绎山洞间,宵则略村落,入城邑,燔庐舍,或执富民”,徐州路达鲁花赤率卒千余,合而攻之,久不能得。次年,信都武文秉来为尉,率兵马围剿,“三年乃平”。起义者多连家属一并遇难。其中,一头领,邹城南沙村人,姓郭,临刑前,有个峄山人偷出其五岁女隐藏于衲云庵洁女洞中,请女道长收为徒。元军尉文秉来得知,决计捉拿处死。年近七旬的老道长全担其责,求放众道姑,文秉来无计,下令放火烧庵。众道姑忍无可忍,与元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峄山道家武功三绝“飞升、仙掌、铁脚”大显神威,元军败阵而逃。老道长死于火海,众道姑呼天叫地,涕流成血,山为之动,天为之浑……两下店火车站东农田中有一元碑,记叙了此事,碑立于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日军侵华时,土匪盘踞峄山,衲云庵及其上下的古建筑残遭破坏,荡然无存。但诸名洞自然风光依然宜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