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峄山 > 峄山风光

峄山十二福地----通明天宫

时间:2014-08-17 15:04:17  来源:  作者:未知

 

    通明天宫即峄山戏楼,为长方石砌就,庄重浑厚,其宫门与五华白云宫南北呼应。门楼朝阳匾额石刻“通明天宫”,赫然入目,意想神逸,清代嘉庆十三年黄业芝题。宫前为云桥,又名落仙桥。东侧立两块元代石碑,有赵大麟记《五华白云宫碑》和连国观记《创建三清殿碑》,碑刻基本无损。入宫门即戏池,可容千人。戏池左侧仅存一古桧树,历尽数百年风霜雷电,依然苍郁不衰。北去登35级石阶而上即五华白云宫遗址,当年宏伟富丽的建筑仅留下断砖残瓦,令人惘然若失。
    通明天宫朝北二层台额“声彻云霄”,两侧便门,左名“出风”,右名“入雅”,董长林题,隶书。原有巨幅楹联,上联: “山色罩四围看翠袖蹁跹恍忆孤桐来舞风”,下联:“天倪传九奏听笙歌嘹呖还谐清磬遇行云”,无棣鲁源张汶题,正书。可恨的是,这幅珍贵的楹联于1943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
    通明天宫始建于清雍正三年,宫址原为郗公祠和羲之祠。因建造通明天宫、奎星阁和云桥,不惜毁坏了称之“古今一大奇观”的数块八卦石及北望思亲石,并拆除了郗公祠和羲之祠。通明天宫系祭神灵庆丰年之宝地,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又冠以落仙台之美名。清陈森庵题有《落仙台上观五华》诗:“团团白云轻缭绕,爽爽好风拂仙飘。冬雪跳涌桃花水,万滴翠峰芙蓉俏。”
    据记载,峄山戏楼创建后盛况空前。清嘉庆年间,邹知县周景岩《邹峄山创建戏楼记》云:“凡山林川谷之能出云为风雨者,皆在礼典。况峄山北拱岱宗,东接尼防,钟天地之秀灵而为东南之保障者哉。每当甘露既零,黍稷既介,农人乘三闲时相与招优人演戏剧。剧用是庆丰产勤报赛方诸,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焉,甚盛事也。神祠以前旧有戏楼一所,风雨损坏已久,为答神庥庆丰乐,故而创建之。”通明天宫历尽沧桑,风雨剥蚀,面目全非,为恢复旧观,1987年,邹县人民又在原基础上按原貌进行了重新修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