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崖
时间:2014-08-17 15:04:17 来源: 作者:未知
秀灵钟凫绎,巨崖通奥府。
中有杏坛人,千秋宏化雨。
五华峰之阳有大通岩,亦称大通崖。大通岩为一巨大岩石,石下南向有一名洞,曰孔子洞,亦称夫子洞。旧志称为“孔子教授生徒处”,即春秋书院旧址。岩洞口朝阳,洞内立至圣先师碑、至圣图像碑、至圣先师神位碑、颜曾思孟四神位碑、肇修大通岩帖文碑及肇修大通岩碑记。岩下立一石,刻有古闽南宕子陈相题大通岩七律三首。岩洞顶壁刻隶书“杏坛化雨”、正书“真儒境”,前沿刻正书“圣贤遗像”。岩石西上方刻“大通崖”,为明万历年间文林郎王自谨书。“杏坛化雨”、“真儒境”谁人所题尚无定论。据传说,杏坛为孔子聚徒讲学处。 (庄子•渔父)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人因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树碑植杏。至宋代乾兴年间,孔子45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因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植以杏,取杏坛为名,以后历代相承。王尔鉴诗“中有杏坛人”,即指岩洞中有至圣孔子师祖。“千秋宏化雨”,喻比圣哲伦理如春风化雨滋润人们的心田,知遇者修身自省,心地善良,襟怀开朗,治理天下,子子孙孙和睦相处,福居世间。王尔鉴讴歌大通岩,实为赞美圣贤之道;
孔子洞前有一圆石,上刻“颜子石”,石前即圣仙桥,桥西南原有忠恕亭,石东高台上曾筑多愁台、悲泪亭。亭台已毁于战乱。洞南下百步为三元宫,又名团圆宫,宫前有源头活水,水从古雕巨龙嘴中喷出,清澈甘美,源源不断。”天下第一名山”古碑曾立于盘路口,历尽沧桑,毁于兵革,唯留碑座。此处曾有清代济宁游人题七律碑,诗云:群峰突兀欲摩天,泛泛轻云起碧烟。古洞深探惊绝地,幽谷细听响流泉。
仙葩带露沾衣袖,老树蔽空插石岩。
信是玲珑山毓秀,自宜邹鲁产名贤。
绕过大通崖,仰而规之,其背面峭立如刀削,高数十米,岩头稍往外倾斜如巨大船尾,故名丹尾石。晋代王玺题“舟尾”。还镌有“嘉靖丙午雁门关吴嘉舍登山至此;。大通崖与舟尾石前后浑然一体,是否寓意着这艘巨大的方舟,前有先师导航,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行驶?诚然,时代不同了,指导思想不同了,但孔孟学说中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 统思想、传统精冲、传统美德仍不失其珍贵的价值!仍有继
承弘扬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