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峄山 > 峄山诗文

郑均寒台诀别

时间:2014-08-17 15:08:17  来源:  作者:未知
    
    《后汉书》载:“郑均,任城人,字仲虞。兄为县吏,多有苟且之事,常受贿赂。均苦苦劝谏不听,便毅然出走,为人佣工,得钱帛回归交兄长。口:物尽可以复得,为吏坐赃,玩忽王法,终身损弃!随诉声泪俱下,磕头流血污面,不能自已。兄感其言,遂以廉奉公,终得美名。朝廷累征,均不就。建初六年(公元81年),公车特征,迁尚书,后以病乞骸骨,拜为议郎,告归。”
    郑均离京,一肩行李,两袖清风。在家仍过着清苦日子,安贫乐道,躬耕陇亩,时常周济贫苦百姓。元和元年(84年),皇帝询问,东平相秉说:“郑议郎行为端正,安贫乐道,虽多病仍做善事。”皇帝赐粮千斛给郑均。令郡县每年八月派人看望。二年皇帝亲至均家,见家室萧条,一贫如洗,帝为之落泪。特旨:照领尚书禄。郑均将俸大部接济贫苦百姓,仍清苦度日,人们敬称他“寒尚书”。一天,郑均到峄山游览,登寒台(五华峰西侧)远眺,感慨良久,痛惜人生短暂,自己得到的太多,奉献得太少,付出的虽为血汗,结果远不能救众生于水火!想当年,正处妙龄,激昂谈吐回天之力;然而,定论之时,无所嘉语,实为人生大苦!于是,他在寒台旁与世诀别,默默而去。子孙尊嘱,葬其寒台旁。此后,任城陆续迁居五十多户贫民于此,为郑尚书立庙树碑,颂扬功德,终年为之守墓。为此,人们把寒台改称“尚书台”,或称“郑寒台”。西晋太尉郗鉴于永嘉四年七月为郑寒台书题楹联:“铁肩行囊中破袜烂鞋竹简残经荣归故里,白衣袖领内清风素雅寒霜染眉敬望父老。”横联“高风亮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