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峄山 > 峄山诗文

董乾儒峄山揭竿

时间:2014-08-17 15:08:17  来源:  作者:未知
    
    董乾儒祖居邹县城东门里,祖父董长荣是清代嘉庆六年(1801年)辛酋科举人,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进士,放任广东澄迈、乳源、英德等县为知县,后被清政府处以极刑。董乾儒以廪生中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酋科拨贡举人,一生横跨道光、咸丰、同治三代。这时期清政府正在没落的阶梯上滑落,每况愈下。丧权辱国,腐败昏庸,列强角逐,尔虞我诈,把个好端端的社会弄得乌七八糟,漆黑一团。
    董乾儒自幼随祖父在“东读书,对洪秀全传播的革命思想产生极大兴趣。他曾精工细读《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他对“推翻清朝,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这些宗旨甚为倾慕。他出身宦门,对平民百姓知之不多,相距甚远。他曾经背着祖父,易服微行,专程游历广东花县和广西桂西一带,进行实地考察。他亲眼看到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的衣食住行,深受感动,甚至声泪俱下,不能自我,决计“放弃仕途,投奔革命”。有一天漫游中巧遇一位先生,遂结伴而行,言来语去,他们居然成了讨论时政的知音。先生健谈、善论,深入浅出,使他茅塞大开。正欲询问尊姓大名,先生留下四句话后扬长而去。  “二马腾空去,翔飞子龙天。出尔半始得,洪福万民全。”思索了很久很久,突然间,他明白了,这位先生就是洪秀全的知己好友冯云山!  “可惜,谈得太少了,太少了!相见恨晚!”后来,董乾儒回到原籍邹县。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广交同仁好友,严密行事。从1840年始,到他在峄山组织文贤教农民起义军失败止,前后历时25年。峄山民谣:“太平天国发神兵,邹县清兵乱轰轰。峄山八寨赛北京,董乾儒坐朝廷。”“人道大同——霸道一统。王道乐士——狗道粪土。晚清啥道?乱七八糟。人鬼混同,瞎了世道!”“人愁变丑,逼上刀口;跟着董乾儒反了吧,争个太平好自由。”
咸丰八年(1858年)秋,董乾儒就秘密驻进峄山八寨,落脚地常是南华观。协商军机往往选在纪王棚之内、碧云宫的瓮石洞内,或者炉丹峪的万人洞中。当时的《山寨约守章程》中,有如下语言:“民惜蚁命,就立山寨,以延余生。” “是山悬崖峭壁,诚得地之利矣。然则守寨以人不以险,制胜在和不在众。”“驻守人寨,实则坚守本寨也。保人身家,究且自保身家也,万全之策,要莫如此。”至同治二年   (1863年)初,董乾儒及儿子董士洪的文贤教已经发展到35万人,号称铁甲50万。他的左右好友有几位是捻军代表。军总部大寨凤凰山。峄山上下大小各寨相继被破后,清兵迫令起义百姓一一跪道旁受阅听审。董乾儒逃脱未及,也落入敌手,后被杀害于邹城西门外。在刑场上,董乾儒索取纸笔;毅然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生旧情断,旦等后来人”的诗句。其子董士洪一直不知下落。峄山云亭子道士王教山、两下店文士吴文德先生皆存有董乾儒诗文稿数十篇,兹录其中几首如下:

    峄山峰头人新谋,劈断昆仑培故都;  ’
面壁十载哭真缘,黑云密合无生路。 
二 
    人生何多气不平,截留寸丹寄壮忧。
    血洒大荒祈天福,吾愿三生胆倾注。
    三
    情高云天外,意深万民心。
    峄头穷苍碧,洁淘脱尘魂。
    四
    力举通灵剑,气冲劈云汉。
    命拓新生路,百死何有憾。
    五
    声利殊荣能几秋?吾欲天下人共走。
    七窍干裂志趣然,是人是鬼在后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