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和她的聋哑儿女们——记浙江省义乌 市残联聋儿语训工作室负责人徐仙琴
她叫徐仙琴,中国五金城---浙江永康人,1994年与生活在中国小商品城的浙江省义乌籍青年丁健俊相识、相恋。结婚第二年迎来了美好爱情的结晶,但却是一个聋哑儿,徐仙琴付出母性所有的关爱与激情,帮助孩子实现了开口说话的梦想,让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
她又是一位拥有48位聋哑儿的妈妈,细心、耐心、恒心化作绵绵关爱围绕她的孩子们,残障的孩子于是生长在蔚蓝的天空下,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口中吐出了一个又一个叫人激动不已的词汇。于是,徐仙琴成为现实版的“漂亮妈妈”,她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诵,成为众人钦佩的好妈妈,先后多次被评为各级助残先进个人,2005年,被树为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先进典型。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家住浙江省永康市花街镇一个小山村的23岁的徐仙琴经人介绍与邻市义乌市佛堂镇稽亭村的男青年丁健俊相识、相恋,婚后第二年,他们在美好的期盼中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一个胖嘟嘟的男孩。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孩子到了3岁时仍不会说话。村里不少年长的人好心劝说:孩子说话晚,聪明!但孩子4岁时,仍不见有“进步”,忐忑不安的夫妻抱着孩子前往杭州儿童医院。经专家会诊,一个消息像晴天霹雳,差点将夫妻二人击倒:孩子是个聋哑儿。不可能!不可能!夫妻俩又前往上海、北京等地的著名儿童医院复查,总希望检查结果能推翻前一次的诊断,但一次次的希望总是化为泡影,确诊无疑。
“纵然倾家荡产也要帮助孩子开口说话”。徐仙琴毅然辞掉了工作,决心要让孩子学会说话。根据医院的建议,她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为儿子配戴了一台数字助听器,通过多种关系从北京、上海买来了一些关于聋儿康复、聋哑儿学说话的教材、资料,一边学一边教孩子,一个音不厌其烦教上千遍万遍。刚开始孩子连一个“啊”字都发音不准,徐仙琴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教他放松情绪,自己说“啊”的时候,将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让孩子找感觉,再让孩子看自己的口型。就这样不间断地重复,就这样百遍千遍地不厌其烦,一个星期后,这个孩子终于发出了准确的“啊”音。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孩子终于开口叫“妈”了,夫妻俩高兴得哭了,心中升腾起无限希望。接下来,徐仙琴就从简单的一个字开始,慢慢地增加到两个字、三个字,从不放过任何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说话的机会。除了卡片教学,无论在路上、在睡觉前,她总要让他用嘴巴重新认识所见到的世界。孩子很乖,但有时也难免闹别扭,徐仙琴就把他带到户外,让他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放松情绪,重拾学习的乐趣。为了孩子,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体重整整下降了20多公斤。经过4年多的努力,儿子终于像正常儿童一样,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
聋哑儿开口说话,邻里都说这是个奇迹,而徐仙琴却知道,是自己的心血创造了这一奇迹,是自己的努力给了孩子正常讲话的基础。2002年4月的一天晚上,徐仙琴到村里一家商店买东西时,碰上了一个4岁男孩,也是聋哑儿,从他大人处了解到,这个孩子跟他儿子的情况差不多,徐仙琴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们。后来,孩子的妈妈一定要徐仙琴帮她带这个孩子,还说,义乌还有不少像自己孩子一样的聋哑儿。回到家中,徐仙琴一夜未眠,孩子聋哑,伤痛的是父母的心,何不创办一个聋哑儿语训机构,让那些天真活泼的聋儿也回到精彩的有声世界里?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义乌市教育局、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为她审批办学执照。就这样,义乌市残联聋哑儿语训工作室成立了。为提高教学水平,徐仙琴自费前往省聋哑儿康复中心参加进修培训,向市内外招聘专业教师,采取“一带一”全托的形式,给予聋哑儿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一年过后,在工作室参加语训的6个孩子全都开始开口说话,父母亲们千恩万谢,激动不已。徐仙琴的名声越来越大,市内外需要帮助的人慕名而来……
“给所有聋哑孩子一个有声世界”,徐仙琴说这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即使付出自己的所有也无怨无悔。
阳光灿烂的五月,我们来到徐仙琴的工作室。一走进语训室,孩子们欢呼雀跃欢迎记者的到来,咿咿呀呀地说着:“叔叔好!叔叔好!”有的孩子争着朗读黑板上的古诗《春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你真的不敢相信这些往日有语言障碍的孩子能开口说话,稚嫩清脆的声音是那么震撼人心。近几年来,徐仙琴把她和开长途客车的丈夫多年来的全部积蓄十万元全投入到了办好聋儿语训工作室上。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她的语训工作室先后三易其址。据介绍,她的语训工作室目前有48个孩子,分七个大小班,这些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十几个月。徐仙琴视他们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既当教师,又当保姆。过度的体力透支,使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患上了严重咽喉炎。面对这些,徐仙琴很坦然。她说,见到一个个昔日的聋哑儿发出欢声笑语,自己也被感染了,哪还有什么苦和累?
每年都有几个孩子开口说话,愉快地离开这里,背起书包走进幼儿园或学校。这时,是徐仙琴最幸福的时刻。
在徐仙琴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一排书柜里陈设的全是聋儿康复方面的书,翻开每一本书,几乎每页都划满了各种横线。徐仙琴说,光各类笔记,她就记录了十多本,她先后多次参加省、市的聋儿康复工作者培训学习。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已康复聋儿家长送来的锦旗;她的办公室的抽屉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感谢信与求助信,有的家长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信来,除了感谢外,还向徐仙琴请教康复后孩子的教育问题,本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徐仙琴总是在忙完一天的事情后深夜给他们回信……
徐仙琴说,目前摆在面前的有三大课题,一是再筹集、投入资金,改善工作室的环境,尤其要添置聋儿康复的专用设备;二是面向全国聘请聋儿康复专业教师,壮大教师队伍;三是期盼社会各界尤其是孩子的父母给予聋哑儿更多的尊重、关爱与帮助,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早日融入社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活泼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