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意
时间:2014-08-16 23:42:16 来源: 作者:未知
万事如意
在孔府的堂、室内,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如意”。这些如意大小不等,图案各异,多用楷木、玉石、兽骨等材料制成。为什么摆放这么多如意?据说就是为了象征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如意是怎么问世的?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来之“孝顺”,俗名“痒痒挠”。人体发痒,特别是脊梁发痒,没法用手挠,用孝顺挠一挠,解除躁痒,立即感到惬意,轻松愉快。于是,人们便将孝顺尽量做得多样和精致一些,逐渐演变成曲形柄、灵芝头,形成了最初的如意。后来人们进一步精心制作,使如意与孝顺有了明显区别。这样,如意便成了专供室内陈列的观赏品,供人们赏玩之用。主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所追求的东西,用如意表现出来,比如新婚夫妇希望婚后能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就在如意上雕刻着双喜或者龙凤呈祥的图案,年老的人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就在如意上雕刻着松鹤延年、百寿字等,人们总是把如意摆放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以便随时看到,永远高兴。
至于如意产生的年代,也是众说纷纭,确切年代似乎不得而知。《晋书·王敦传》有这样一段记载:“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由此可见,如意起码产生在唐代、晋代以前。
如意象征性强,观赏价值高,因此为许多人所喜爱,连外国人也对它很感兴趣,常出高价买走。如意又是馈赠佳品,一九八四年,济宁市与日本国枥木县足利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在举行签字仪式时,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赠送了一件特制的八仙如意给足利市议会,足利市议会非常感谢,如获至宝。
在孔府的堂、室内,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如意”。这些如意大小不等,图案各异,多用楷木、玉石、兽骨等材料制成。为什么摆放这么多如意?据说就是为了象征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如意是怎么问世的?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来之“孝顺”,俗名“痒痒挠”。人体发痒,特别是脊梁发痒,没法用手挠,用孝顺挠一挠,解除躁痒,立即感到惬意,轻松愉快。于是,人们便将孝顺尽量做得多样和精致一些,逐渐演变成曲形柄、灵芝头,形成了最初的如意。后来人们进一步精心制作,使如意与孝顺有了明显区别。这样,如意便成了专供室内陈列的观赏品,供人们赏玩之用。主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所追求的东西,用如意表现出来,比如新婚夫妇希望婚后能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就在如意上雕刻着双喜或者龙凤呈祥的图案,年老的人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就在如意上雕刻着松鹤延年、百寿字等,人们总是把如意摆放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以便随时看到,永远高兴。
至于如意产生的年代,也是众说纷纭,确切年代似乎不得而知。《晋书·王敦传》有这样一段记载:“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由此可见,如意起码产生在唐代、晋代以前。
如意象征性强,观赏价值高,因此为许多人所喜爱,连外国人也对它很感兴趣,常出高价买走。如意又是馈赠佳品,一九八四年,济宁市与日本国枥木县足利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在举行签字仪式时,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赠送了一件特制的八仙如意给足利市议会,足利市议会非常感谢,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