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心斗角
奎文阁
孔庙的主要建筑之一奎文阁,原名藏书楼,是专门珍藏御赐书籍的。此阁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
传说奎星是天上的文星之首,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加封追谥,封为至圣先师,尊崇为文人之首,这样便将孔子比成了天奎(此处通魁)星下凡。
奎文阁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除了檐下的石柱外,全是木质结构,造型独特,雄伟壮观,被高大的柏桧古树簇拥着,说不尽那古色古香的浓郁气氛。有人说,奎文阁的每一个角度和侧面,都是一幅优美的天然国画,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一九八三年,美国一个旅行团在我国游览了四十多天,团长和其中一个团员、高级建筑工程师在许多问题上持不同见解,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来到奎文阁之后,双双举
起照相机拍照不停,围着奎文阁仔细看了一圈,伸出大拇指,异口同声地喊道:“好!太好了!”
奎文阁的建筑技艺的确妙极了,如果你注意到它的细部,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呢,那一组组的斗拱就是“勾心斗角”一词的出处。
“勾心斗角”一词最初见于唐朝大诗人杜牧《阿房宫赋》:“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形容阿房宫建造得错综精密,天衣无缝。心就是建筑物的中心,角就是房屋的檐角。飞檐角伸出来的最长的那根雕有龙头的木头,另一端勾住屋心,横过来的与其扣在一起的短木头称为斗角。斗拱建筑不用胶、不用钉,全凭工匠的技艺,把成千上万块木头扣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建筑。这种建筑本来坚固无比,不仅能经得起风雨的袭击,还可经得起地震的摇撼。奎文阁就曾经历过清代郯城强烈地震的震动,至今仍然巍然屹立。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说勾心斗角是团结的象征,是个褒义词。但因为斗与拱在构成勾心斗角时,方向不同,正好一横一竖。试想一个团体中,如果你想东他想西,乱打横炮,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那将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因此,这个词便成了贬义词。这也可能是汉语词义演变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