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古城
微山湖下面有一座古城,这就是汉代名臣张良的封地留城。张良因辅佐刘邦有功,刘邦封他为王,他坚决不受,最后把留城封给他,他才勉强接受了。因此,张良又被称为留侯。
济宁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曾经九后形成八个湖泊。城北的马踏,南旺,蜀山,扬场四个湖,在宋代以前,北与梁山水泊断续相连,解放初期还有湖,现在居然全部变成了旱田。面济宁城南,宋代以前根本没有湖,因黄河在历史上多次决口,夺泗河河床入淮河,淤塞泗河,积水排泄不下去,逐渐形成了湖泊。宋朝绍煦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南北分流,南股占了泗河水路。从元代开始,第一次形成了昭阳湖。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黄河又在菏泽的双河口决堤,徐达为了排泄菏泽的黄水,又把黄水引入泗河。这样,明朝初年,就基本上形成了南阳,昭阳、微山三个湖泊。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黄河又决口,泄黄水入昭阳湖,把运河淤塞,运河被迫向东迁移,形成了独山湖。明朝末年,黄河又在徐州、菏泽一带多处决口,泗河下游全部淤塞。至此,号称济宁“南四湖”的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才成了常年积水的湖泊。这四个湖总面积一千一百七十八平方公里,承接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个省的三十二个县的来水,正常情况下,蓄水十八亿方左右。
南四湖全在微山县的境内,该县陆地绕湖一周,南北长一百多公里,若取名“环湖县”,倒是很形象的。由于这些湖是逐年形成的,侯楼乡一带有二十三个村庄时而有水,时而无水。至清朝乾隆午间,各村连年涨水不干,当地百姓怕自己的土地淹没水中后,时间久了分不清地界,就商定立了一块巨碑,把每个村庄的地界刻记于石碑上,放入湖水中,这便是微山县著名的“沉粮碑”,现已从水中打捞上来,存放在侯楼乡。
南四湖不仅淹没了村庄,而且把整个留城淹没在水中,形成了一座水下古城,当地渔民撒网扑鱼,时常捕捞到汉瓦 之类的古代建筑材料,可以设想,如果将来有机会把留城从水中发掘出来,必定是一件引入入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