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逸事——知县审花
时间:2014-08-16 23:42:16 来源: 作者:未知
清朝康熙年间,嘉祥县孟姑集乡岳楼村人氏岳镇九京试登皇榜,被皇帝任为河南省登封县知县,上任途中,晓行夜宿,不几日来到登封县境内。一日途中,岳镇九坐在轿里暗自盘算、暗自叮咛自己,如何做一个为民请命、廉洁奉公的清官。忽然有一人拦住去路喊冤告,打断了他的沉思。众衙役七吆八喝驱赶告状人:“老爷是新任县令,正在赶赴任所,有冤枉明日到县衙去告!”岳镇九高喊一声:“不得无礼!落轿!”
轿夫轻轻放下轿,衙役挑开轿帘,岳镇九手提袍襟走出轿来,把告状人仔细打量了一番,问道:“你有何冤屈?据实对本县讲来!”
告状人粗布衣衫,双膝跪在路当中,诉说道:“小民是染匠,昨天走村串乡,敛得一车白布,准备回家染色,来到此地天黑,便铺着一匹白布睡下休息,不料天亮醒来,除了我铺的布匹外,其他全被歹人偷走了。我全凭做这点小本生意养家糊口,眼下丢了布匹,叫我如何赔得起?求青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
岳镇九听罢,略加思忖:“站起来回话!”
染匠磕过头,站了起来。
击鼓升堂后,岳镇九端坐正堂,说道:“传原告染匠上堂!”
众衙役一呼百应,瞬间把染匠传到。
岳镇九又说:“传证人马兰花上堂!”
衙役们赶快把马兰花抬上公堂。
看热闹的人憋不住笑,发出“哧哧”的声音来。
岳镇九权当没听见、没看见,目不转睛地盯住马兰花:“马兰花,我来问你,这位染匠丢了布匹,他言道是你亲眼所见。偷布人是何等模样,你据实讲来!”
看热闹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岳镇九索性装疯作傻,走到马兰花旁边,侧耳细听,自言自语道:“马兰花,你怎么不讲话?噢,你害怕……不用怕,不用怕,只要你肯讲实话,一切由老爷我作主……噢噢,你要讲话,好,好,请讲,请讲!稍微大点声音,我听不清楚……好,好,我听到了。那人是什么模样?请你再讲一遍!”说完用犀利的目光把看热闹的人扫了一眼,看到有一人低下了头。
岳镇九回到几案旁,故意煞有介事地宣布:“偷布的人是谁,我已经审问清楚了。”
“哪有这样审案子的?真是个糊涂官!”看热闹的人虽不敢骂出声来,却哄堂大笑起来。
这一笑正中岳镇九的下怀,他狠劲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堂顿时鸦雀无声。岳镇九怒然作色:“大胆,本县在郑重其事地审案子,你们竟敢嘲笑于我,该当何罪?来呀,将他们每人责打四十大板!”
看热闹的人明知上当,还要纷纷跪下求饶:“小民无知,多有冒犯,求大老爷开恩,饶恕我们吧!”.
岳镇九早已胸有成竹,说道:“免打四十大板倒也不难,只是你们得甘愿受罚。”
众看热闹的急忙连声说:“我们愿意受罚。”
岳 镇九说:“那好,罚你们每人一匹上等白布,限今天掌灯以前交来县衙。”
衙役们早已按岳镇九吩咐紧闭了四方城门。此时又将看热闹者的姓名和住处一一记写清楚。岳镇九说声: “退堂!”才把他们放走了。
眼见众人走远,岳镇九便换上便服,带上两个穿便服的衙役,走上了大街。这登封县城不太大,不消两个时辰,他便把全城跑遍了,可是什么可疑的迹象也没查访到。他正在独自纳、闷时,忽有一个穿便服的衙役跑来禀道:“回老爷,在前面小胡同里发现了一个卖布的,经染匠证实,那布正是他丢的。"原来染坊收白布染色,为了避免搞错,除了把刻制的竹子号记,一半拴在布上,另一半留给取布人以外,还要在布头上用针线缝上只有染匠自己才认识的记号。偷布入只注意到竹制的记号,却没注意布头上的记号,为了赶卖个好行市,只顾抬高价钱卖布。
岳镇九听衙役说完,甚是高兴,说声:“带我去看来!”那衙役带着他径直朝小胡同走去。到了卖布人跟前一看,正是那个在大堂上情不自禁低头的人,岳镇九高喊一声。“给我拿下!”
衙役们立即用绳索将卖布人捆了起来。
岳镇九叫衙役们分头把那些看热闹的人重新请回来,再次升堂,审理案子。那偷布人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料想无法抵赖,从实招了供。
岳镇九为染匠追回了全部布匹,给偷布人定了罪,责打四十大板,发配边疆。随后送走了看热闹的豪绅、富商。亲手把马兰花栽在县衙院中。
只此一案,“岳县令断案如神”的佳话,便传遍了登封内。黎民百姓有不白之冤者纷纷告状,岳镇九都一一审理个水落石出。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康熙耳朵里,遂下诏把岳镇九调进朝里,委以重任。他卸任登封县令晋京时,全县百姓洒泪相送,馈赠礼品者甚多,岳镇九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走到十里长亭。任他费尽口舌也谢绝不了全县百姓的好意。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信手指着路边一个两丈多长的石头牛槽说:“你们如果真要送礼品给我,我就看好了这一件,请派人给我送到家中吧。”他本是为了谢绝百姓的盛情,才开玩笑说这话的,同时他认为石头牛槽那样粗大笨重,根本无法送到他原籍。不料登封县的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清官的一片深情,选派几个精壮的年轻人,套上马车,将石头牛槽千里迢迢地送到了他原籍嘉祥县孟姑集岳楼村。直到现在,这个牛槽还完好地放在他家中。人们每当见到这个牛槽,就回想起他当年做官时的情景,无不称颂他韵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