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圣地人文 > 风情逸事

峄山红雨

时间:2014-08-16 23:42:16  来源:  作者:未知

 

    邹县峄山,又名邹山,在县城东南十公里处。峄山素有“小泰山”之称,山上奇峰突兀,犬牙交错,怪石林立,千姿百态,石刻琳琅,风格多样,置身其中,满目是景,令人看不胜看,流连忘返。
    峄山很早以前就被载入史籍,《书经·禹贡》称:“峄阳孤桐,古时人们认为凤凰非梧桐而不栖,看来作者是把峄山看作宝地了。《诗经·鲁颂·豳宫》也称:“保有凫峄”。这里的“凫”字是指的凫山,  “峄”字也是指的峄山。
    峄山闻名已久,那说不完、看不尽的风景,那千孔万穴、奇妙莫测的山洞,引来了无数历史人物为其攀登和探讨,孔子、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等都相继攀登过。孔子登上峄顶,感慨万千,只觉得心旷神怡,连鲁国也好象小了似的。秦始皇登上峄山后,立下了峄山上的第一个刻石,相传为李斯篆书。原刻石现已佚失,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文宝根据南唐徐铉摹本重新刻石于长安;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申屠骊又据郑文宝刻本重刻于绍兴。据说当时曾刻了七块,现尚存两块,分别保存在西安碑林和邹县孟庙内。
    清雍正年间,邹县县令王尔鉴经常攀登峄山,对峄山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特别喜欢桃花,决心在峄山种桃树。他种桃树又与众不同,既不栽,也不种,而是把一个个桃核包在泥团的弹丸里,等泥丸晾晒干后,让手下人站在山下,用弹弓向山上弹射这种包有桃核的泥丸。第二年春天,山坡上果然长出许多桃树幼苗。三五年过去,便花红满山了。王尔鉴兴奋异常,遂写七言绝句一首:
    天半峄峰簇锦霞,
    孤桐老后补桃花。
    沃根不用人闻水,
    红雨春风到万家。
    这首诗由他亲笔题写,请人刻在碑石上,立在峄山顶。
    看来王尔鉴一定是个乐天派,  “峄阳孤桐”老后死去,本是件遗憾事,他却用补种桃花来弥补这一不足。看到落花容易伤怀,这似乎也是封建文人的通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是个敢于冲破陈规旧俗、勇于改革的人物,他胸襟开阔,叱咤风云,可他也曾写下一首伤春诗:“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为春日春风送春来而高兴,为春日春风带春去而伤怀。据邹县县志记载,王尔鉴进士出身,在邹县任县令达
六年之久,为官清廉,能体谅下情。因此他不仅不为桃花纷落伤心,反而为春风送红雨到万家而兴奋,表现了良好的意愿。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频游峄山后,也写诗一首,吟诵道:“吾闻峄阳有孤桐,凤凰呜处朝阳红。”在这里,他把峄山比做人间仙境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