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圣地新闻 > 儒学动态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时间:2014-07-14 00:00:00  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


论坛上,贵州省古琴学会带来的《神人畅》。 多彩贵州网张超摄

 

7月10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分论坛——“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在贵阳孔学堂举行。国内外各路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与生态文明主题,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吸取智慧。

 

把自然事物看成家庭成员

 

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看来,原始的自然观与其说是自然观,更主要是人与自然的一体观。“儒家传统主张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它要求把自然事物看成自己的一部分,或是自己的家庭成员,由此对自然事物采取友善的态度。”

 

他举了一个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例子。周敦颐所住的地方绿草丛生,但他从不修剪,他说这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观念。“所以人要意识到一体才产生爱,儒学的独特世界观是不以征服自然为目标,而力图强调人与万物是自然主体。”

 

陈来是大哲学家冯友兰的高徒,他认为二十世纪末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了人类整体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这要求现在必须重新检讨一下自然观,引导大家去重新审视生态观。儒家的立场可能会对旧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当代彻底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两者之间提供一种平衡。

 

人和万物应相爱共生

 

“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条件。人们把地球比喻成火山,而生态危机随时可以爆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对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忧心忡忡,“鲁迅先生曾经说,将来的一滴水会和血液一样贵重。鲁迅先生的话,已经成为现在面临的问题。”

 

张继禹表示,道教向来主张宇宙的整体性,人应当尊重天地自然万物生存发展,中国道教,能够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思想资源。“在道教思想中,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是天下万物之母。天地、人和万物彼此应相爱共生,因为只有繁荣共生才能真正的富有。”

 

在他看来,今天很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占有更多的资源来彰显生存价值,以满足各种欲望,导致对环境的大肆掠夺报复。“森林是地球的乳房,草木是它的肌肤,河流是它的血液。人们用各种方式改造它、伤害它、它同样会疼,当它的疼反馈给我们时,我们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现在是要践行返璞归真的时候了。”

 

“我们以前倡导少用一个塑料袋、用爬楼梯代替做电梯、选择当季的水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如果每人每天都去践行,就能把低碳生活变成集体的意识。”张继禹呼吁,在消费的过程中,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回到天地自然重新出发

 

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是第二次来贵阳。他告诉大家,“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这个论题与上个世纪参加的研讨会有很大的不同,上个世纪的问题是中华文化传统如何现代化,而现在的主题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文化能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次来贵州深深感受到儒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兴起,儒学在人类文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很期待这一次生态文明会议,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违反了生态文明,特别是大学、高校,在教育的过程里,是否把智慧遮蔽了,把知识变成了信息?信息是堆积,知识是构造,智慧才是照亮人生的明灯。”他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论坛,回到天地自然,检讨一下自己,重新出发,重新唤起生态文明。

 

(王奇 杨柳)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