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史部274册全部出版全国馆配会上一枝独秀
2014年5月12日,全国图书馆配大型图书展销交流会在贵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四川大学《儒藏》图书一枝独秀,引人注目。在会议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主编舒大刚教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家出版社、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儒藏》的意义及其缘起,引起与会人员的一致共鸣和称许。
四川大学古籍所禀承锦江书院、尊经书院“通经学古、求实创新”的传统,继承徐中舒、缪钺、杨明照等老一代学者打下的文献基础,将总结儒学发展历史及其成就的使命付诸实践,在国内率先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想,并于20世纪90年代申请国家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拥有独家“儒藏”商标使用权。21世纪初,四川大学《儒藏》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工程”“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助。
在国内倡导儒学文献整理的单位中,四川大学《儒藏》具有发起最早,出版最多,体系最新,整理谨慎,务实重本,保质保真等特点。全藏所收图书来源于5000余种古典文献,总字数将达5亿余字,体系上根据儒学文献的具体实际,参照《大藏经》和《道藏》的编纂方法,结合当代学术研究的需要,自创体例,分《经藏》《论藏》《史藏》三部,其下再分类别,形成“三藏二十四目”著录体系,以儒学文献构建中国儒学的大厦。内容上采用叙录加提要的方式,对入选各书进行系统介绍。开篇有《总序》一篇,介绍编纂《儒藏》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整个《儒藏》的体例和规模。经、论、史三藏各有《分序》一篇,介绍本部文献的发展、演变与类型。各类有《小序》一篇,介绍各类学术和文献的源流与盛衰。每书有《提要》一篇,介绍各书的作者生平、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与流传版本。从而使新编《儒藏》构成一个有干有枝、有血有肉的有机整体。学者称之为“用图书构建的中国儒学史”。
目前,在全国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四川大学古籍所全体同仁17年的不懈努力,四川大学《儒藏》已经结出丰硕的成果,四川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05年出版《孔孟史志》(13册)、《历代学案》(23册)、《儒林碑传》(14册)三编,共50册;2007年出版第四编《儒林年谱》50册;2009年出版第五编《儒林史传》80册;2010年出版第六编《学校史志》68册;2014年出版第七编《礼乐类》14册和第八编《杂史类》12册。至此,四川大学《儒藏》史部全部出版。该部采用“影印加校点”的办法进行处理,尽量收录较好版本,在原版上进行校勘和标点,确保内容精确,使用方便。
四川大学《儒藏》史部的全部出版,构筑了目前最大的儒学史史料集成,为学界研究中国儒学史提供了丰富、系统的文献资料,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将推动中国儒学史与儒学的研究。接下来,四川大学古籍所计划在2014年初出版《史藏》274册基础上,明年内出版《经部》186册,后年出版《论部》120余册,从而结束“二氏有藏,吾儒独无”的历史,完成自明万历以来学人“欲编《儒藏》与《道藏》《佛藏》鼎立”的心愿,实现2500年儒学文献的最大集成!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