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圣地新闻 > 儒学动态

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单位召开专家座谈会 学习讨论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

时间:2014-03-18 00:00:00  来源:国际儒学网   作者:

2014年2月22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与中国孔子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儒学工作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市京西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以及《光明日报》社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这次座谈会是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叶选平会长提议召开的,对于推进我们的儒学研究、教育、传播和应用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认真领会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在山东考察期间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以及近年来他关于加强对历史和历史文化学习的一系列论述,围绕如何推进对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教育、传播和应用;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对中国农耕文明和乡村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如何推进领导干部加强对中国历史和历史文化的学习,如何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体现出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原则;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加强相互学习和借鉴,把洋为中用与中为洋用结合起来等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切磋,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大千、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分别传达了习近平主席在山东省考察期间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传达了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关于加强对历史和历史文化学习的一系列论述。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和论述,进行了一整天的讨论。

 

一、深入领会习主席讲话的重要意义和精神

 

2013年11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会专家学者倍受讲话精神鼓舞,结合习主席近年来关于加强对历史和历史文化学习的一系列论述,进行了热烈讨论。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钱逊说,习主席的讲话非常深刻全面,高度评价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丰厚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生长的沃土。我们儒学工作者要勇于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谈到,习主席是首个在孔子故里对中国儒学和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论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这很了不起。习主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作为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我们要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向上向善的内容发掘出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清华大学教授陈来认为,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价值引领方面的一个重大宣告,讲话中提出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讲清楚”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认为,习主席的讲话,不仅表明他对儒学,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浓厚兴趣,而且宣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国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指出,习主席讲话把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阐述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二、“四个讲清楚”为儒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主席的讲话要求结合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讲清楚四个问题: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与会专家对此反应强烈,认为这是为儒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认为,中华文化最突出的资源是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它是历史上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共同总结出来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没有中断,与历史上积累的政治智慧密切相关。比如“平等”问题,所谓身份平等、机会平等,西方到了近代才提出,而在中国早就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实行的科举制,经过考试谁考上就可以当举人、当进士,就可以进入治国理想的仕途,考不上就是宰相儿子也不行。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说,习主席的讲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教育的目标和路径,都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一是要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这可以说是“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二是要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紧密联系起来,这可以说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三是要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这可以说是“让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北京大学教授干春松认为,要完成习主席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的任务,儒学界先要做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二是讲清楚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习主席发表讲话后,有人就议论说是不是意味着要放弃马列主义了?这提醒我们必须从学术上、政治上具体讲清楚马列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三是讲清楚儒学与中国特色的关系,比如说中国特色中包含儒学的哪些元素;四是讲清楚保护儒学文化与发展、传播儒学文化的关系,我们不能躺在前人的肩膀上,要考虑儒学是继续沿用解读经典的传统方式发展、传播儒学,还是写出新的能够代表当代儒学精神的著作并且传扬开去?

 

三、儒学工作要着眼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马克主义的方法论,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不能全盘接受,因为其中有不少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或迷信色彩,有不少只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对适合于调节任何时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现实实际与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赋予其新的涵义;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政治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总之,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个关乎儒学研究和传承的方法论问题深有感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田辰山说,研究工作一定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但这种结合不能是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跟儒学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混在一起;学者们要肩负起新的使命,勇于走出学术殿堂,联系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实际和历史文化问题,拿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研究成果。陈来教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确有一些是跨越时空、超出国度的富有永恒魅力的价值。儒学思想产生于中国的农业经济时代,而世界各大文明都发源于农业社会,它们之间曾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习主席对此予以肯定,这在方法论上是一个突破。《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认为,贯彻落实习主席的讲话精神,要正确把握道德与文化、文化与历史的关系。当前很多学者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这是对的,但不能把传统文化的意义或价值仅仅归结为道德。道德本身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以整个文化为支撑的。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积淀而成的。不能离开文化谈道德,也不能脱离历史谈文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俞学明谈到,现在从上到下,从干部到群众,从正规教育到民间教育,都在谈儒学,看起来很热闹,但再往前推进就会发现面临着弘扬什么、怎么弘扬、谁来弘扬的问题。实际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点现在并没有完全找到,儒学学者不能只是埋头于书本研究,而应参与找寻这个结合点。

 

四、关于儒学的普及与应用

 

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任务,要求把传统文化中向上向善的内容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儒学的思想精华溶于社会生活。围绕儒学文化的普及与应用,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谈了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法生一段时间以来在面向乡村的儒学文化的普及与应用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他向大家介绍了通过向农民讲解、宣传儒学文化的知识和思想精华,实现化民成俗、家庭和谐的经验。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谈到,现在儒学文化在民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全国各式各样传授儒学的书院、学堂有1500多所,以孝治村、以儒治企的现象也不鲜见,表明基层群众对儒学文化有内在的渴求。学者们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儒学文化的普及与应用上花大力气。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人们树立做人的气节,不能摧眉折腰、苟且偷生、见利忘义、贪赃枉法,而应有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追求。王殿卿教授说: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中国人,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培养成栋梁之才。同时做宣传、普及工作,也要像孔子那样,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能产生共鸣的方式。

 

五、关于儒学文化的国际传播

 

习主席的讲话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沈壮海教授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深厚资源。从国际上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作为主干的儒学真正准确了解的还不多,要让国际上更多人士了解儒学的真谛,就应该鼓励专家学者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讲原汁原味的儒学真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单纯指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一方面要能讲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以增益西方文明的单面性;另一方面也要讲明两种文化的共性,只有这样才易于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田辰山教授认为,儒学在国际社会的传播,最有效的方式是用中西方比较的、彼此能够互释的方式,要有国际眼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谈到,我们对于历史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传播和影响的情况,迄今并没有梳理清楚。实际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世界文明的思想来源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且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科举制度,就是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都直接吸收了中国文化。目前儒学文化在韩国、日本、越南的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在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传播还不够,需要做很多工作。他建议将儒家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和影响加以系统的研究。中国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科提出,“四个讲清楚”不仅要面向中国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而且要面向国际社会,要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要在东南亚儒家文化圈拓展文化交流和传播活动。要立下一个雄心壮志:通过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把中国建设成世界首善之区。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六、关于儒学文化的教育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讲话精神,在全社会开展儒学文化的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殿卿指出,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主席这次讲话可以说突出强调了这个任务,应该引起教育界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建福说,与会学者要关注国家教育部将要出台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让儒家典籍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进课堂,需要从小学到大学统筹考虑。韩国首尔大学特聘教授郭沂认为,加强儒学教育需要从家庭入手,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利用一些承载儒学文化的场所开展相应的社会教育,多管齐下,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王大千理事长在发言中指出,目前的状况是学校教育以升学求职为导向,家庭教育让位于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让位于考试和求职,社会教育让位于追求金钱和权力。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还有一个过程。我们对未来既要充满信心,也要有所作为,着眼青年,立足基层,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强调了儒学文化的保障问题,认为有一些措施是可行的:一是设立儒学专项研究基金,参照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的模式运作;二是建设一批专门从事儒学文化研究的基地,参照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做法;三是编写儒家格言大众读本;四是加强中华礼仪再建工作;五是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大众儒学传播。俞学明教授提出,当前,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中存在着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滥竽充数者有之。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介绍了在中央和地方党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认为应当让更多的各级领导干部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中汲取智慧。他也提出要注意解决当前社会上传统文化研究、传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乱象。

 

国际儒联会长助理曹凤泉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