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夫之的“占学一理”
作者:张学智
一
王夫之的易学观中,占学一理,即占以示学是重要方面,这个方面代表了他对《周易》的性质,《周易》在人的精神修养方面的作用,以及占筮体例等问题的根本理解。
王夫之认为,《易》本为卜筮而创制,此不待言,此点易知易见,历代无异辞。但《易》是否仅仅卜筮之书?此则大有申论之必要。在发抒对于《周易》性质的看法时,王夫之说:
《易》之垂训于万世,占其一道尔,故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唯“制器者尚其象”,在上世器未备而民用不利,为所必尚,至后世而非所急耳。以言尚辞,以动尚变,学《易》之事也。故占《易》学《易》,圣人之用《易》,二道并行,不可偏废也。①
在他看来,“《易》有圣人之道四”,卜筮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言者尚其辞”,不是说《周易》卦爻辞文辞古奥华美,是后世文章渊薮,而是说,卦爻辞可供人研习讲论,以讨究其中道理之得失。“以动者尚其变”,是说《易》之卦爻,皆以阴阳之消长,发动之时位来摹拟、象征事物的变化。“以制器者尚其象”,是说上古时器用草创,无成器可以仿效摹制,故从《周易》卦象中吸取灵感。后世器用日精,则以已成之器为制作之源而不必求诸卦象。但此点王夫之有不同的说法,《周易内传》对“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中制器尚象的解释,则以为非徒上古时制器尚象,即使后世器用大备,日进日精之时,所制之器仍暗合阴阳刚柔、虚实错综之象,只不过人于此多习焉不察罢了。在王夫之眼里,易有圣人之道四,皆学《易》之事,《周易》即占即学。《系辞》说:“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此学《易》之事。“动则观其变而玩其辞”,此占筮之事,而占即学。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②,是说寡过在于学《易》;云“不占而已矣”③,是说欲恒其德,在于学《易》。即以占而言,君子如有疑,必先反求诸己,或谋之师友,得道之中正而遵之,这样疑惑减到至寡,不能决再求之于筮。从这个意义说,筮为学之余,学是始终从事而不可须臾离的。《系辞》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如果仅视之为卜筮之书,那么无疑惑需卜筮决疑之时,《易》可以束之高阁。王夫之的结论是,当变动,处利害,遇凶吉之时,若平时无学,则不知所从,天即使欲庇佑亦无从着手。故整部《周易》所示人的是,占学并重,而尤以学为重。广义而言,占亦学之事。就此点着眼上溯易学史,则汉儒象数之学重在占,王弼以后至程颐,重在学。朱熹矫后世废占重学之弊,以《易》为卜筮之书,说“《易》非学者所宜读”,亦非允宜之论。
王夫之认为,《易》即学即占,此意在整部《周易》中处处可见,相较而言,其占于六十四卦卦爻辞及吉凶悔吝之断辞中较多,而学则于《系辞》通论《周易》性质、功用诸章中表现得最为鲜明。王夫之注《易》,也在《系辞》部分极论天人性命之理。如作于晚年、代表他成熟思想的《周易内传》,即于《系辞》注中畅论他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见解,以显示《周易》为学者修德进学必读之书,《易》非仅为卜筮而设。如在《系辞》上传第四章、第五章④之注中,王夫之谈到《周易》的性质和功用:
前章(第四章)由《易》而推天道之所自合,见《易》为至命之书。此章推人所受于天之性,而后合之于《易》,见《易》为尽性之学。盖圣人作《易》以诏吉凶而利民用者,皆佑人性分之所固有,以奖成其德业,而非天道之远人,吉凶听其自然也。修之者吉,修其性之良能也。悖之者凶,悖其性之定理也。所性全体之外,无有吉凶。于此占,即于此学矣。⑤
这里王夫之说,《系辞》第四章,即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一段,主要说天道,能从中见天理天命,可显《易》为至命之书;而第五章,即从“继善成性”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一段,主要说人道,人效法《周易》以行,可显《易》为尽性之书。总之,《易》为尽性至命之书。从它的来源说,《易》之道体天地之理,尽人物之性。“《易》之错综变化,得失不定,皆物理人事之所有。当其时,居其位,则有其道。……而易无择于六位之贵贱险易,皆因时以奠居,奖其静而抑其躁,则无土不有天理之必尽,而健顺之化皆行焉。是体天地广大之生以诏人而利物也。”⑥从学《易》说,人通过《周易》视宇宙万物为一整全而有结构、条理的系统,并以所知之阴阳化理参赞万物之变。王夫之赋予《周易》十分丰富的内涵,认为它是通过卦象这套符号系统来表达天地的神妙变化,不仅仅是通过象数来测度已成之迹。它反映了天地人物之性,它指示人以安身立命之道: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故它是尽性至命之书,《周易》是学之事,学中寓占。它可以提高人对宇宙原理的体证,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并不仅仅是用来测度万物之变化以帮助人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凶趋吉。
在展示天道和指示修为之理两个方面,王夫之更重视后者,他认为,《易》不仅可以展现天道,示人安身立命之理,并且可以由天之赋予人之禀受,示人以尽性至命之归。这一点在对《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句的解释中可以明确见出:
“一一”云者,相合以成,主持而分剂之谓也。……此太极之所以出生万物,成万理而起万事者也,资始资生之本体也,故谓之道。亘古今,统天人,摄人物,皆受成于此。其在人也,则自此而善,自此而性矣。夫一阴一阳,易之全体大用也。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