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峄山 > 峄山游记

闲来看山

时间:2014-08-17 15:05:17  来源:  作者:未知

 峄山“川”字石

    泰山奇,黄山秀,不如峄山的大石头。原定的黄山之行因为旅行社人员暴满,没有去成,五一就去爬了峄山。峄山在邹城东南12公里处,是孟子故里。山不高,方圆也不过10公里许。这座小山,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来过。秦始皇、刘 邦、曹操、朱元璋、乾隆来过。司马迁、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郑板桥、袁枚、刘墉来过,华佗徐霞客来过......留下众多佳诗墨宝。10 年前我来过,今天又重游到此。
    峄山脚下是千年古镇峄山镇,春秋时代这里属邾国,后来迁移了,诸侯国故城才逐年荒废,渐成村落。至今城垣、宫殿台基尚依稀可辩,地下埋藏了大批珍贵文物,建国后,当地农民耕作时曾出土秦陶量、五珠范等文物,是原始社会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1971---1973年间在遗址的周围还发现了从东周至汉代的墓葬群。

    峄山其实就是由无数块怪石叠积而成。山如垒卵,那些山石,小者如圆墩,中者如屋宇,大者如小山,大小亿万,边角圆润。立于山脚下仰望,心中充满疑惑,这些叠加在一起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呢?它们象曾被装在一个硕大的口袋里被当头倾倒下来的一般,成就了这种散乱的纯系天造地设的自然美,一种无一言表的野趣,一种灵秀之气。因山无土壤,总体感觉石比树多。至于峄山巨石的真正由来,据科学家考证,大约25亿年前的太古时期,峄山先后经历了三次沉没和四次上升的发育阶段。距今约3000万年前,终于由水波侵蚀冲刷,而将众多圆润的巨砾叠积成堆,再经地壳变动、沧海桑田的造山运动而崛起成山。后来知道这些时我终于释然。
     
    同去的母亲对爬这坐山来说,还是轻松的,每次我搀扶她的手会被她坚决的档开。游客见到这位白发的老人都主动的把好走的山路让开,总会善意的搀扶一下。身后一位爬山者与同行的人说,这未老人都71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我把听到的说于母亲,母亲笑了,爬起来更显轻快了。山路蜿蜒迂回,每段台阶都不长,风雨侵蚀的的台阶沧桑古朴干净,缝隙中钻出的藤蔓攀缘衬托着它。所以低头爬山胜与迎头观望了。真想敞开声音酣畅的大叫几声,便借口高声呼唤跑到前面去的孩子的名字。这时下面也传来一个声音在山谷回荡"有船吗----------,"更高处有了回应"船来了--------。"引出了一串游客的笑声。

    书画家王学仲登过峄山之后说" 远看峄山是篇小文章,近看是篇大文章,登山以后,处处是文章。"攀缘中景点处处掠过,象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象形之惟肖惟妙,绝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磊磊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经通幽。有点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古书记载中的峄山洞"多泉水,每东北风起,同时涌涨,不知所自来"的情景。

    一位当地的老人在路边一个大树下休息,这棵树木从根部分出五棵树岔,均等的舒展着树冠。老人说这棵树只开花不结果,花开如枣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峄阳孤桐才是峄山的一绝,是制作琴瑟的良木。此桐制作的琴音质纯正、清脆嘹亮。当年峄山黎民敬上的供品就是峄阳孤桐。这在《诗经》《史记》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可惜的是,峄阳孤桐早年灭于一场通天大火。 同遭焚烧厄运的还有《峄山石刻》,这块小篆碑,是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峄山时,丞相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此碑石的。秦王东巡共留下七块碑文,这是第一块。碑文记载秦王统一六国的功业,作为帝王的威严、自信与长治天下的意愿。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这块碑文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原石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了,但留下了碑文。《峄山刻石》成为历代模拓的标准。前往峄山摩刻的人太多,以致当地接待者应接不暇,令当地人十分反感,他们使用火将 此石焚毁。杜甫曾回忆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可见,原版 《峄山刻石》的价值之高。因而,书法界视其为"书门"。

    峄山书院有四座,[春秋书院]是设在一个巨大的洞穴里,是孔子教授生徒处。而[孤桐书院]和[峄阳书院]已毁,这两座先后建于明朝和清朝,但不全是毁于兵燹 ,埙毁更为严重时是日寇侵华与文革时期。 站在书院的遗址处,依稀尚可觅到正殿那宽厚的墙基和结实的柱础,以及殿前的半通残碑。藤蔓杂枝为它增加了一点生机,在遥想当年那朗朗书声散播山林时的状况,心生感慨,荣辱永久的成为历史,失去的是宝藏,遗留的是精神。《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名句。 孟母的"三迁择邻",第三次就选在了[子思学院]的旁边,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母就把孟子送到了学宫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使孟子从此走上学业之路。

   这次并没有爬到山顶,毕竟有老人跟随。爬山速度是闲适的,边玩边歇息,一点也没有感觉的累。不过还是有点担心,索性坐索道下山。低头看山谷中槐花开的正灿烂,空气中飘荡着沁人的清香,山风吹到身上,感觉到阵阵凉意。10多分钟的时间到了山下,两位管理人员在两旁迎候着。当看到有为老人时,那位年龄大些的,利马与年轻人交换了位置,站在了母亲着边,小心的把母亲搀离了座位。吃饭时我特意点了煎槐花这道的农家菜,但口感并不是很好,在此时延续一种快乐,要比味觉重要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