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峄山散记
峄山---如月之行
5月3号很幸运是个非常明朗的天气,我们家庭登山小部队,乘上了去邹城的公共汽车,准备去爬峄山。我们这个小部队的成员是:我、我老公勇,勇的父母亲、姐姐和他九岁的外甥小虎子(当然了,我老公怎么称呼他们,我就得怎么称呼了!),以及最值得一提的——在这个小部队里,年龄最小的——我的女儿小妞妞,还不到三岁半呢!临出门的时候我就对老公说:出门爬山,带这么个小孩子,简直是自找苦吃,结局只有两 个:要么你把她背上去,要么把她和她奶奶留在山下玩,我们上去!
我是最不喜欢节假日出门游玩了,因为人太多,无论什么景点都人山人海的,根本不能让你全心全意地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而平常只顾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去到处观风赏景,鉴于此种原因,在山东济宁市住了十几年了,就连最近的水泊梁山、曲阜的孔林孔庙都没去过。对了,我去过山东省的也是全国的名山——“东岳泰山”。只是,那还是1991年我上高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集体春游的时候去的呢!掐指一算,迄今已有11年的历史了,对泰山的印象,也仅仅存留于紧十八盘的陡,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稀疏记忆了。
我们乘坐的中巴车一路飞驰,奔往邹城,一路上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尤其是小女儿,最兴奋了,一个劲地说:“妈妈,我想去爬山,快到了吗?妈妈,外面的麦地是姥姥家的吧?树也是姥姥家的吧?路也是姥姥家的吧?”我被小女儿的话逗笑了,她还从来没见过山呢,却对山有这么迫切的期待,这当然是从大人们嘴里学来的口气!我领她回乡下她姥姥家时,车窗外的风景也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和差不多大小的飞速后退的小树,小孩子对方向的辩别能力不强,就误以为这都是“她姥姥家应有的东西”!
原来邹城离济宁竟这么近,还不到四十分钟,就抵达了邹城汽车站;到峄山还有二十几里,就只好转乘出租车了,出租车司机一路上很自豪地给我们介绍着峄山独特的风景,他说:“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在全国名山排行中位居第九,山虽然不高,但有世界罕见的奇石洞穴景观,这里孔子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的感慨,这里还有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的足迹呢!”听他这么一说,我才对峄山有了别样的看法,因为直到临行时,我对峄山还持不以为然的态度,以为它只不过是个小山头罢了,早就听说过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的”名句,原来说的是峄山呀!
车行山下,仰望峄山全貌,着实没有高入云霄绵延千里的壮观,也就是有三四个不算高的山头,连着拽着,拥卧在地上,绿树与山石穿插点缀在表面,远远给人的感觉是几个长了绿毛的大馒头,被人遗弃在了荒郊野外。因为是五一节长假的缘故,游人着实不少,勇大半天才挤到了售票的窗口前,买回了五张登山的门票(两个小孩不用买票),门票上有关于峄山的介绍,我把它仔细地看了一下,以便对峄山先有个大致的了解,现抄录如下:
“峄山又名”绎山“、”东山“,海拔582.8米,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峄山的风景名胜主要有四大书院、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名石等。石蛋地貌景观是峄山风景区的特征风景,山上奇石遍地,变幻多姿,玲珑剔透,神奇秀灵,为世界罕见。峄山山麓保存着原始社会的野店遗址及春秋邾国故城遗址。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登东山小鲁“等石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首登峄山,留下了珍贵的”秦峄山碑“。刘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等帝王文豪都曾登临峄山,留下大量的诗文碑刻。峄山还是佛、道两家清心修炼的场所。”
我们这支登山小部队,很快便分散在了登山的人流中,在不算宽阔的石砌台阶上举步上行,我和勇一人一手牵着欢蹦乱跳的小女儿。好在开始的台阶并不算陡,一口气竟登到了南天门,再往上去,石砌台阶便越来越陡,越来越窄了,而山路两旁的巨石也渐渐增多,每一块石头呈现一种形态,或立或卧;还有的是几块一簇地好像是被谁故意地垒在一起,形成一处处形态各异的石垛景观!还有好多表面光滑的圆形椭圆形的巨大“石蛋”散落在山地的空地上,与那些有角有棱或长或方的不规则形状的巨石,穿插点缀着峄山的整体风貌。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所有登山的人们,无不发出阵阵惊叹,这么多一块块的大石头,都是哪里来的呢?又是谁把它们摞在一起的呢?
我从小出生生长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青山环绕,碧水映天。山虽然不是名山大川,却给人一种别样的温情与柔美!那里的山,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春季群山碧绿花香鸟语,夏季绿树苍郁蝉鸣悦耳,秋季野果遍山叶落铺地,冬季白雪皑皑苍松劲立!后来随父母回到了祖籍山东济宁。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区,从此那遥远的黑龙江的山山水水,也就成了梦中的记忆了,随着光阴流逝,我对山的最终印象还是停留在十六年前对黑龙江山水的印象,总觉得山要么是灵秀而柔美的,从山上缓流而下的泉水汇成的小河,是清澈得能看见河底鹅卵石的;要么就像我十一年以前登过的泰山一样高俊而挺拔。而今天,我眼前的峄山,既不秀气柔美,也不高俊挺拔,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怪石森森,暗洞深隐,没有山花烂漫,鸟鸣悦耳,要不是这些热闹的登山人群,这或许是一个阴森恐怖没有生机的世界!不过在众人集聚的力量下,这不能不是一次很刺激的探险活动,而越是往上去,这种探险的意趣就越浓!
经过南天门,再穿过一条三米多长只一人能过的陕长石缝,便来到了白云宫。白云宫为道家传道场所,始建于晋永嘉年五年(公元311年),位于居峰山十六大古建筑群之冠,大部分毁于战火,据说洞口时有白云镣绕,变幻莫测,有诗赞曰“宫里白云来,宫外白云去,来去看白云,白云不知处。”白云宫便因此而得名。玉皇洞与白云宫相连,玉皇洞在白云洞前,洞中雕玉为帝,帝座下有一深孔,俗传与东海相通,谓之海眼。洞前摆放着一个很大的香炉,有很多游人都很虔诚地上香叩首,我不信神,所以只看了看就从旁边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