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习儒堂 > 有奖征文

旧瓶新酒---谈谈孟母三迁

时间:2014-08-17 14:36:17  来源:  作者:未知

                                   
    孟子母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后人把她与徐庶之母、欧阳询之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贤良三母”.
据云孟子三岁丧父,是母亲教养成人的。起初他家居邹县的马鞍山下(现曲阜市),附近有墓地,小孟子便学着埋坟头哭丧抢供果,
孟母认为这里不好,不利于教养孩子,就把家搬到了县城西庙户营;新居与市场为邻,行商客贾云集,拍卖喧啸,孟子受到影响,
模仿商人,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更是不利,又把家迁到挨学宫的地方;见邻居孩子都去上学,孟子也对读书有了兴趣,
但他上了几天就逃学,织布的孟母非常生气,操刀割断织布机上的经线说:我织布供你读书容易吗,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
现在割断了就无法织成,学问也是点滴积累的,你学习和我织布是一样的道理,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才呢?
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从此他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大儒。
   
    孟母希望孩子成材的苦心乃至断机以教的方法跟天下所有母亲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小孟子埋坟头哭丧抢供果,跟撒尿和泥一样,是孩子的天真活泼游戏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过早地让孩子放弃天真本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进程,往往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其次,孟母的教育理念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独尊儒术,显然孟母也有孔儒的轻商思想,
希望儿子能学习治人之术不被治于人,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说,其实学商有什么不对吗?学孟母就是天下人都希望把子女培养成大官,
无商业的世界是可怕的,商人的勤劳务实,公平交换,互惠双赢精神其实是很值得学习的。越是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和社会,
越重视商人的价值,举例说明,美国的盖茨和戴尔都是从名校辍学创业而成为巨富的,本科都没毕业,现在领导着成千上万的
博士和教授呢。

    再次,小孟子到读书的年龄不搬家就不能送他上学了吗?新择邻居的孩子们能去上学,在当时这显然是富人的权利,
孟母身为穷人,而瞧不起穷人,典型的势利眼。当下无数的母亲也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也是不喜欢自己的邻居,
不喜欢祖国的环境,仿佛出了国就万事俱备,至于孩子的专业前景,心理状态,生存能力,人身规划还在其次,这也是本末倒置。

   一言以敝之,任何经典都有其成其为经典的特定环境,旧瓶装新酒,一定要有所扬弃,才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