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子的一句话我想到的
从孟子的一句话我想到的
陶辉纳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是的,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自古以来,诚,乃天之道;盖人,乃天之一粟,当思诚矣。
同时,“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思诚”亦孟子修养工夫论之本也。在这样的前提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于是,孟子强调修身,“吾养吾浩然之气”。故“反身而诚”则成为了修养工夫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人道的根本要求,诚渗透在一切方面。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承诺;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对友情、爱情,也要忠诚,要全心全意,不三心二意,虚情假意。集中到一点,最高的要求后来发展成为了《大学》所说的“诚意”。所谓诚意,是说要能慎独,在个人独处,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实实在在按照道义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能做到言行一致、内外一致,没有丝毫的虚假不实。”
在物欲横流的当代,诚信成为了我们立身之本。如今社会上,坑蒙拐骗等与诚信背道而驰的事时有发生,老实人总是吃亏,这种行为象“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象“沙尘暴”一样吞噬着诚信的“绿洲”,诚信受到严重的“污染”。甚至是身处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其诚信问题也亮起了“红灯”。学风不正、拖欠学费、做假材料、随意毁约、拖逃贷款、网络欺骗、开假证明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他们的“诚信缺失”的重要证据。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利欲望。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许多人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各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者屡屡得手,甚至在少数地方,不守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了,当谎言和虚伪比诚实守信具有更大生存优势时,有的人就经不住诱惑了。
笔者尤记得孟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古之君子时刻注意修养,通过发掘自我固有之良知以明天人相通之理,强调人应当处在高度戒备状态之中。经过这一番内省的功夫后,主体在精神上与宇宙合一。我在天地万物中,天地万物在我心中。
古君子尚须“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处浑浊之世,今之人 “行有不得者”,更应“反求诸己”。
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和繁纷复杂的社会生活,国人几乎无不惊呼我们已陷入了一场“诚信缺失”的道德危机之中。环视商海里的假冒伪劣和社会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倘若不从“人道第一原则”、“人生之最高境界”或理念上去确立“诚”、“信”,就很难形成上上下下都奉行诚信的良好风尚。
试看近来,诸如诚信做人、诚信立业、诚信经商、诚信治国的口号和操作性的规约实在制定得不少,但与之相反的丑恶现象却屡屡发生,真可谓“慧智出,有大伪”,“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 撇开市场规则失范、利益的驱动等因素不谈,仅就道德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来说,所谓“诚信缺失”,其失去的不是外在的规范,而是关于诚信的精神境界和理念。
同样,我们正在讨论的“以德治国”问题,也应当针对当前“道德缺失”的情况,把确立以德治国的理念放在首位。据此,儒家诚信观留给今人的最大启示应是“诚者自成”、“信”由心中出的道德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只有从道德理念上进行培养,才能有讲诚守信可言。孟子修养功夫论的当代意义就在于以“思诚”之心,勉励人们“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故孟子“思诚”之于当代,其重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