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金牌"遮望眼
中国已将51枚金镶玉归入囊中,金牌总数遥居榜首,"树大招风",西方媒体对此自由发言,有的用"战争"这样的词汇来做比喻,还有的说中国靠的就是"高精尖",我们无须反唇相讥,应有一种气度、包容,静以思之,存则改之。
遥遥领先的金牌总数,让中国人民振奋不已,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再次被激情燃烧,《谁说中国不是体育大国》的理性评论似乎冠以"体育大国"理所当然,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金牌第一仅仅代表的是体育精英们的辉煌,而是否就此断定中国已经成了"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这怕要从长计议。
其实体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竞技体育,也包含全民健身、体育休闲、体育人口、国民身体素质等大众体育内容,并派生出体育场地、体育产业、体育科研、体育医学、体育教育、体育保险、运动员安置等。
体育人口相对于人口基数依然偏低:据报道1995年公民参加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育活动,英国分别有41%和37%,加拿大分别为28%和40%,美国为20.10%和14.40%。我国这一指标数据分别是7.74%和8.44%。显然我国参加中强度和高强度体育活动提升空间较大。
健身场地严重短缺:据统计,中国老百姓真正可以利用的体育运动场地,人均只有0.01平方米,远远低于日本的人均约19平方米。没有开放的体育运动场地,中国人只能在公园、马路边锻炼身体。因此,从全民健身的角度,让更多人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场地,或许比夺金牌更为迫切了。
中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中国6岁~22岁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明显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却不断攀升。足见体育精神在我们这个"金牌大国"国民中的失落。正如已卸任体委主任一句感言:他最大的失败不是在奥运会上少拿了金牌,而是少年的平均身高被日本同龄人超过。
北京奥运会是推动全民健身开展的一个契机。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盛志国表示,"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人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一旦随时随地能找到各种健身场地,我们再称呼自己为"体育大国"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