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母三迁”的反思
时间:2014-08-17 14:37:17 来源: 作者:未知
作者:邓清晏
“孟母三迁”的故事自古以来为人津津乐道,甚至被很多现代家长纷纷效仿,成为一部分学生频繁换校的正当理由。难道“孟母三迁”真的是千古不变的圭臬,不存在一点纰漏吗?
“孟母三迁”的教育模式带有很强的人工选择性。孟母从个人的是非判断标准出发,中断了孟子与在孟母看来不正当的人的接触,人为地限制了孟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范围。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好奇心是促使学习的原动力,孟子带着好奇心去与那些底层的人接触,学习书本以外的东西。然而,孟母硬生生地将孟子原来的学习环境打破,重新为他塑造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好在孟子是一个极易转移“兴趣”的人,从此爱上了圣贤书,开始研究治国经邦的理念。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孟母三迁”的成功并不能说明外部怀镜能决定人的一生。像孟子一样,从善的环境中成长,主张性善,同样,从恶的环境中成长,也能主张性善,或许对人性有更深的认识,对性善与性恶的认识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性和本质。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书本上的东西就一定正确吗?“孟母三迁”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断层式的教育,人为地减少了自我成长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己躬行”,一个人只有真正去接触实践,才能了解过程当中的挫折与艰辛,是非与曲直,学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
相形之下,现在一些家长自以为是地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以为可以改变他们今后的人生。舍本逐末,完全不注重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练习钢琴学习舞蹈,结果只是事与愿违。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成绩搞不上去,抱怨学校环境太差,频繁地换校,结果也没见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这些社会上普遍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当我们沉浸在津津乐道的孟子文化当中的时候,是否应该抬起头来看看时下的教育?“孟母三迁”只是教育成功的个例,也许不足以让所有的家长效仿,更不能在每个孩子身上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