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孟子网|注册 |登录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习儒堂 > 有奖征文

仁者无敌 ——谈孟子的仁政

时间:2014-08-17 14:37:17  来源:  作者:未知

      战火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他努力着,奋斗着,挣扎着……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实属大幸,也是大不幸,幸在于处在那种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年代,燃烧起了他著书立说的雄心。不幸在于那个有权便是爹的年代,又有哪个君王会听一个糟老头子谈论什么爱啊仁啊,所以他在周游列国时处处碰壁,无情的现实冷却了孟子的满腔热血。
     于是乎,孟子开始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一本书,名曰《孟子》。
     孟子曰:“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一次,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便可无敌于天下。”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的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成为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之谓也。”商汤推翻夏桀,武王伐纣是对孟子仁政的完美诠释 。
     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的“仁”来源于“性善论”他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从人的本性来看,假如你看到一个小孩爬在井边,你会担心他掉下去而过去劝他到一边,你的出发点是“仁”,你不指望你使那小孩幸免于难他父母会给你多少利,多大权。再来看这位梁惠王,他对孟子说“老头儿,你不远千里来拜见我,是不是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益的良策。”孟子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开口就涉及利益呢?只要讲仁和义就行了。”像梁惠王这样的国君,在战国时期,比比皆是。上至天子,下至黎民,要想立于世上,靠的都是一个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不仁,不保四体。”说的就是这个。
     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孟子说:“明君制民之产。”施行仁政首先就是要使人民脱离饥寒交迫的困境,这样才能使仁政进一步施行。他还怒斥奢侈挥霍,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是率兽之辈:“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也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者也。”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处于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孟子邂逅了同孔子在春秋时一样的遭遇,没有统治者施行仁政,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才能换取他们想要得到的,即便血流漂橹,横尸遍野。
     时光荏苒,几千年后,孟子仁政的背后依然彻响着孟子声嘶力竭的呐喊“仁者无敌。”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